生离死别的话题说起来总是特别沉重,但那些生活上的智慧不就是从生离死别中领略过来的吗?
恰巧有一位前辈正在经历我刚刚经历过的悲痛,同是长辈患上急性白血病,情况相近,只是我的父亲已经离世,而前辈的母亲正值恶化的阶段。我们聊如何为病者做心理建设,让她做好离开的准备。当然,开开心心的离开是不可能的,但若能坦然面对、安详睡去便也是福气。除了病者的情绪,更多的是其他人的感受,尤其是病者的配偶和家属。有一种很残酷的说法,人死了便什么都不知道了,反而是还活着的人,如何面对生活上少了一个人的改变。
围绕着这样的话题,我们聊了许多。老实说,我并不是很愿意提起好不容易才放下的丧父之痛,只是,同时天涯,前辈在聊天过程中数度眼泛泪光我都看在眼里,我不忍心终止谈话,唯有一同沉溺在悲痛之中。
前辈说,我们的伤痛都是有意识的,在意识清晰的时候刻意去缅怀,所以才会痛。伤痛是正常的,但是必须懂得抽身离开。道理是很浅白的,能够选择快乐,何须执念伤痛?但是,丧亲之痛乃人之常情,我们愿意用伤痛换取思念,哪怕是多么的虚无飘渺,明知道是回不去的时光,仅一刻念想也聊胜于无。
和前辈的谈话,有听君一席话之效。虽然乍听起来都像话中有话,有些时候,不必太清醒;有些反应,不必太灵敏,适时的装傻不是鸵鸟思想,而是大智慧。我依然怀念已故的父亲,我坚守着那个没有预期的承诺,一如我当天跟他说的:您先去,我们会再见的。
发表于2016年4月4日星洲日报,《星云》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