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3 December 2017

《人物专访●指尖触动下的古典之美》

记者梦•圆 
@ 《丰》人物专访,2017年12月

~ 指尖触动下的古典之美 ~

古典吉他大师张伟康Simon Cheong,约半世纪的音乐路,醉心弹奏、享受教学、无私传授、毅然弘扬古典吉他之声乐与韵味。

古典吉他外形典雅,指板扁平略宽,尼龙弦透过较厚的音箱发出的音质纯厚圆润。古典吉他多以独奏为主,也可用作协奏或演绎二重奏,是吉他演奏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与钢琴和小提琴齐名,被誉为是世界三大乐器。

贝多芬曾经说过,作为独奏乐器,在演奏时本身就像一个“小小管弦乐团”,而在有钢琴之前,西方宫廷中钢琴的活儿都落在古典吉他身上。

~ 少年乐手,第一个音符 ~

张伟康 (Simon Cheong),13岁开始学习古典吉他至今已经45年了,16岁参加比赛获得冠军,曾为吉隆坡中央艺术广场的开幕仪式演出,举办过15届的古典吉他生活营,曾在土耳其、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德国和英国演出,国内外媒体采访无数。纵然过了那么多年,从学习到演出到教学,他对古典吉他的热诚有增无减。

Simon来自“音乐世家”,两位舅舅都是小提琴手,阿姨是芭蕾舞演员,踏上音乐之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Simon 8岁的时候,他向母亲提出想学习吉他的意愿,但是,当时刚从英国回流就职于Malaysia Conservatorium of Music马来西亚音乐学院的院长舅舅说他的体格太小,无法掌握吉他。10岁的时候,Simon再提出学习的要求,但得到的回答依然让他失望。终于在12岁那一年,舅舅为Simon和哥哥安排上课,并且送给他们每人一把吉他,自此,Simon的古典吉他路正式启航。

Simon曾经弹奏小提琴和钢琴,但他始终钟情于古典吉他。谈到学习古典吉他的初衷,他说:也许是因为与古典吉他产生的化学反应,让我精益求精,能够更精湛的弹奏,如果哪一天没有练习,我会觉得在生活中若有所失。

钟爱古典吉他的Simon曾经有20年专注在古典吉他的专业教学而放弃了自己的演出机会。2004年,Simon重整旗鼓试图回到演奏和表演上,阔别舞台多年,Simon的第一场独奏演奏亮相于2014年德国的Nordhorn吉他节 (Nordhorn Guitar Festival in Germany)。Simon说:我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再回到演奏和表演上,同时,我也在德国做了我的第一次录音,自此,我的表演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我对音乐的理解也达到了新的深度。

~ 蜚声国际,谱写音乐路 ~

乐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与心灵沟通的桥梁、陶冶性情的工具,或是闲来无事用作解闷的,然而古典吉他对Simon来说意味着生命、嗜好、爱和专业。他说:这是我喜欢的东西,所以我想以我的知识和能力,把自己推到新的深度和水平。

1991年,随着古典吉他协会 (Classical Guitar Society WP/Sel) 的成立,身为主席的Simon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放弃了自身的发展,把激情转移专注在发展古典吉他和培育学生方面,他认为,人生道路上的一些转变是因为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的比重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出发。然而,他对古典吉他的激情并没有磨灭,只是,转化了,由自身的发展转化成广纳子弟并为学生们提供学习和表演的平台,燃烧的是导师本身的激情,为的是照亮他的学生们的前程。

Simon分享了一次在土耳其难忘的演出经验,由于安排出现偏差以致一行20人连同音乐器材一同挤在一辆小货车上前往演出现场,而Simon自己则是蹲坐在走道上的,但是,就这一起事故,最为令他感动的是现场观众的热情互动和激励人心的支持,让他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与大多数表演者一样,Simon享受表演,他认为通过演奏与沟通并建立特殊的关系能带给他欣喜若狂的美妙感觉。在他的记忆里,所有的演奏经历都是不可磨灭的印记,因为那是他对自己的表现和境遇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完善,在学习的路上见证自己的能力再创高峰。然而,让Simon黯然神伤的是公开表演的机会不多所以无法常常享受那种美妙的滋味。

~ 桃李满城,教学齐相长 ~

有人说,钢琴家必须有细长的手指来克服指间的距离,否则一公分之差就成了天涯咫尺。古典吉他与钢琴也有相似的顾虑,大手占优势,但是长的手指不一定像拉伸一样有优势,反而宽阔的手掌更有利。

据说,因为现在有古典小吉他 (half-size guitar) 可用,故不必担心孩子太小而无法“抱着”古典吉他,所以5-6岁的孩子就已经可以开始学习古典吉他了。Simon回想起开始学习古典吉他的心酸经历,由于当年比较难找到这样的吉他,因此只能在12岁的时候才开始接触、学习。

从16岁开始教导身边的朋友弹吉他赚取零用钱之余,也在教学中找到乐趣。谈及成功的因素,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Simon认为若要成就最高水平,天份、勤勉和才能是关键,当然,其他因素如正确的环境、合适的导师和舞台经验等都是成就古典吉他手的主轴成分。

把古典吉他当作生命、嗜好、爱和专业的Simon,通过他的教学经验得到最大的乐趣是帮助、教导和指引有才华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能力。从启蒙到让学生真正了解音乐及掌握正确的弹奏技巧,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然而多年执教于各音乐学校、中学、大学和私人教学,Simon早已桃李满城,教出了3-4代人,他的学生成为吉他导师的也多不胜数,甚至在80年代有一段时间,转角处碰见的吉他老师就是Simon的门徒。

就古典吉他而言,Simon对学生的建议是必须“爱你的乐器”,让自己发展到国际水平,把知识和能力展现给世界,从而获得尊敬和掌声。

~ 承载古典,任重而道远 ~

与古典吉他为伍45年,让Simon引以为豪的事不少,制作CD便是其一,而且是马来西亚第一位制作古典吉他CD的古典吉他手。至今,Simon共录制两张CD“Gubahanku”和“Getaran Jiwa”,以马来语为其CD命名说明了Simon的念本。Simon说在他的两张CD里不仅收录了他的老师John Duarte全球首演的曲目,更有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创作的改编曲。他更一再强调,John Duarte是世界知名的作曲家,这两部作品是基于马来西亚的音调,由马来西亚人为马来西亚人演奏而编写的。Simon认为John Duarte在本土的古典吉他发展中作出了贡献,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发展,在他所认知的音乐里表演,发现新的诠释,新的声音和让他愉悦的感觉。不仅如此,在访问的过程里,Simon不断提到他的老师John Duarte,他的尊师重道和念本铺就了他的古典吉他音乐路。

值得一提的是,Simon的CD被保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Oviatt图书馆的国际吉他研究档案馆里,可谓是大马之光。

Simon的第一张专辑‘Gubahanku’也是他送给母亲的80岁生日礼物。Simon表示,如果让它再次选择,古典吉他仍然是他的不二之选。

看似一帆风顺的音乐路,原来有一件憾事依然令Simon耿耿于怀。据说当年Simon在跟John Duarte学习的时候,导师John Duarte为Simon安排了一个跟拥有古典吉他之父美誉的Andres Sevogia学习的机会,但是,当时的Simon拒绝了。谈起往事,Simon的脸上满是遗憾。由于当时无法负担学费,所以白白错失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讥笑自己当年的愚蠢,他说“早该跟导师好好商量,凡是总有解决的方案,借也好,分期付款也罢,先把握住机会再说”。

他当年的生活写照就是一名苦书生,一天只能吃一餐,寒冷的天气里衣衫单薄的窝在睡袋但是内心却为自己的前程而炽热。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累也不苦。

将兴趣转化为事业,最大的挑战不过是担心会偏离了初衷,但Simon并没有这方面困扰,反而一路走来都是顺理成章,也发展成Simon想象的模样。随着在这个行业的发展,他以自己的方式,尽最大的努力,克服了任何挑战。

对于古典吉他在本地的未来,Simon不忘在90年代开创古典吉他协会的初心,希望能继续开发、引导和鼓励学习古典吉他的学生,带领大家达到国际水平。他说,尽管现今的兴趣诱惑广泛得令人容易分心,但是,有兴趣学习乐器的年轻人也在增长。他强调,学习古典吉他是需要耐心去锻炼、熟悉和掌握技巧,除此之外,持之以恒也是很重要的。

古典吉他在音乐的岁月洪流中依然屹立不倒,Simon说,它不是侥幸存活,而是会继续弘扬,因为它自身的魅力会吸引着每一个时代不同的人,让它历久常新,永垂不朽!

~ 古典吉他,弘扬与展望 ~ 

教学多年,Simon依然乐此不彼,但在栽培更多古典吉他手的同时,他时刻不忘自我提升,希望把更好的自己呈现给观众。

对于许多人来说,古典吉他的印象也许早已停留在校园时期大伙坐在草茵上抱着吉他弹唱的时光里,然而对于结缘于古典吉他的人来说,钟情和挚爱体现在生活上,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陶冶人生,让尼龙弦发出的音色铺成人生的导航曲。

古典不是快消品,它的不温不火让它经得起时间的冲击,不被潮流淹没,也不会过时。古典吉他属于独奏乐器,可说是小众中的小众,尽管如此,仍有其不离不弃的爱戴者活跃在古典吉他的圈子里,捍卫古典吉他在音乐圈里的存在价值,为推动古典吉他发展的齿轮而努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